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春节晚会 > 正文

2005春节晚会春联,春节联欢晚会2005节目单

交换机 发布于2024-11-09 09:37:50 春节晚会 45 次

  1. 2005年大年初一是几月几号?
  2. 有哪些运用了典故的对联?
  3. 对联的来历?

2005年大年初一是几月几号?

答:2005年的大年初一是阴历的2005年正月初一,阳历是2005年的2月9日。星期三。

是已酉年,戊寅月,甲子日。

大年初一,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2005春节晚会春联,春节联欢晚会2005节目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05年大年初一阳历是2005年的2月9日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2005春节晚会春联,春节联欢晚会2005节目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哪些运用了典故的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是中华民族的独创。

是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2005春节晚会春联,春节联欢晚会2005节目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

因此常用典故。

2005年,***院把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让我们盘点下有哪些运用了典故的对联。

琅玕岁报平安竹

锦绣春开富贵花

琅玕(láng gān):传说中的仙树,典出《尚书》。

对联的来历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春联属于对联的一种,对联也叫楹联。楹联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分为春联、寿联、挽联、庙联等。楹联起源于桃符,在先秦时期,过年时会在门前挂桃符避灾,后逐渐发展为春节贴春联。另有春联来源于春贴的说法,因古人在立春时会贴“宜春”二字,后演变为贴春联的习俗,唐朝刘丘子有十二幅为立春和岁日所写的对联传世。

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刻于桃木板上,从此让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被认为是最早的一副春联。到了宋代,过年时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非常普遍,王安石有诗云: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时也已开始将桃木板改为纸张,称为春贴纸。春联一词出现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当时要求家家户户在除夕时都要用红纸写春联贴于门框上,以此来迎接新春。明代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话》有云: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从此,之前桃符所承载的避灾、祈福和祝愿等使命,逐渐被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贴春联、贴福字、贴年画、贴门神等红色喜庆春节元素所替代。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05春节晚会春联的问题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05春节晚会春联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rangcado.com/post/37610.html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